close
b. 初步凝血機制形成的纖維蛋白可以互相聯接,成為較為穩固的血塊,更能堵住傷口。
為什麼血管會堵塞呢?
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體內正常的凝血和溶血機制。如果你的皮膚被劃破,開始流血,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首先向傷口處聚集(圖a),同時激活凝血因子,凝血系統在傷口處就會形成網狀,將血管傷口堵住(圖b,c),使流血停止。
血止住後,體內的溶血系統又會開始工作,將傷口處血管內壁多餘的堆積清掉,以保證血液的順暢流通。
可是,如果血液凝固系統過度活躍,血液的流動性降低,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或者神經系統反映遲頓等,血液就會流通不暢,產生病理性血栓(黏貼在血管壁上使血管狹窄)或者栓子(遊走在血液中),造成血流障礙。一旦栓子在狹窄部位被堵住,相應臟器或部位就會產生病變。
血管是心血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。血液從動脈血管離開心臟,經由血管分佈到身體的各個臟器和部位為它們提供營養,然後經由靜脈回到心臟。聯繫動脈與靜脈的是無數毛細血管,它們分佈於各處,是為主要臟器、肌肉和神經等細胞提供氧氣和其它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。如果血管栓塞,堵塞部位的細胞就得不到營養供應,細胞就會逐漸喪失功能,甚至死亡。堵塞的部位不同,出現的症狀也不同。
血管栓塞是引起許多疾病的原因,除了眾所周知的心絞痛、心力衰竭、冠心病、腦中風等與心肌和腦動脈栓塞有關外,還可以發生在肝腎等部位影響肝腎功能,或可以發生在四肢如深部靜脈引起水腫或疼痛。
>重新整理:a summer night, 2009/9/9.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