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-------東森新聞報更新日期: 2007/06/22 20:10 記者:記者蔣文宜/台北報導

現在不只手臂得量血壓,就連腳踝的血壓值也不可忽視!一位老先生就是因為走路時感到腳痛,以為是骨頭出問題,結果找骨科醫師切除骨刺,但開刀後疼痛未消,後來在心臟內科才找到起因於周邊動脈血管阻塞,結果再開一次刀才將問題解決。

許多民眾,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先生,都會定期測量血壓,掌握健康狀況,不過,醫師提醒,許多人會特別關注心臟病與中風發生的可能,對於周邊動脈疾病卻常容易忽視,一項針對44個國家超過6萬人粥狀動脈栓塞高危險患者做的一份報告中指出,這類患者有2成會在1年之內發生中風、心肌梗塞因此住院或死亡。

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王水深指出,動脈血管硬化除了會發生在腦血管、心血管,也會發生在雙腿的周邊動脈,尤其三高(高血糖、高血脂及高血壓)患者、糖尿病患者及抽菸的人,罹患周邊動脈疾病患者,機率大增。他也舉例,如果糖尿病患因四肢血液循環不良、導致傷口超過1周未癒,就得測測腳踝動脈脈搏是否有跳動,因為極可能是周邊血管動脈栓塞所造成。

台大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怡德也說,許多國內周邊動脈患者是在糖尿病門診中被檢診斷出來,若下肢血液循環不良,若感染引發壞疽或敗血症,最壞的可能是得截肢。

通常周邊動脈疾病的症狀後好發於下肢,尤其是在小腿肚。常見因走10分鐘的路便因為肌肉缺血引發下肢疼痛,以致無法持續行走,不過因為休息後常可以獲得緩解,再走幾步路又會疼痛,與不特定情況下的假性疼痛不同。目前最常使用的診斷方式,是測量裸臂指數(ABI)指數,若比值小於0.9,就有血管阻塞現象,這必須經專業儀器檢測,可到醫院測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scu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